走路是什么時候被發明的?
作者:admin 日期:2023-06-05 分類:機器人
走路是我們人類的祖先在遠古時代被發明的。
走路減肥,聽起來多少有點不可思議。不過若方法得當,同樣可達到減肥目的。
熟練技巧:在開始步行鍛煉之前,要比平時速度慢的步伐,大約走10分鐘,之前別忘做5分鐘的熱身練習。
走直線:練習沿一條虛構的直線行走,雙腳內側沿著這條直線的外側挪動;
交叉步行:仍然利用這條想象中的線,通過沿直線兩側交叉挪動雙足來鍛煉臀部;
腳跟步行:用腳跟走步,腳趾離開地面。
間隔訓練:階梯練習。最好在一條跑道上完成,以最快的速度走完200米,然后慢慢減速,直到心率恢復到120次/分鐘。接下來,用最快的速度走完400米,然后逐漸慢下來,直到心率恢復正常。重復這個步驟,將距離拉長到600米、然后800米,再將整個過程重復一遍。
益處
每天10分鐘快步行走不但對身體健康有極大益處,且更能使消沉意志一掃而光。很多人對這種簡單而效果顯著的保健妙方持懷疑態度,但依照我的方法在心情欠佳時隨意快步走10分鐘的朋友,事后都不約而同地向我表示,他們的疲倦頓消,身心暢快無比,做事有沖勁,而且這種美妙的感覺至少能夠維持兩個小時左右。 醫學專家研究表明:長期徒步行走上班的人,心血管疾病、神經衰弱、血栓性疾病和慢性運動系統疾病的發病率都明顯低于喜歡乘車的人。而且,每天散步30分鐘,工作效率會明顯提高。
走路有助于預防許多危險的身體疾病,包括心臟疾病和中風、高血壓、骨關節炎、肥胖、精神抑郁、某些類型的糖尿病以及結腸癌等。它能幫助那些目前不運動,或很少運動,而又希望能參加一項既省時又省錢的常規運動的人。
1890年,荷蘭青年醫生杜布哇在印度尼西亞爪哇島發現了一些化石,這些化石被命名為“直立猿人”。但是學術界對這些化石究竟是人還是猿爭論不休。一直到本世紀20~30年代我國北京周口店發現了大量的北京猿人化石、石器以及灰燼化石后,直立人才被普遍認識、接受。這一認識使人類的歷史向前推到了幾十萬年到100~200萬年。1924年在南非首次發現了一個南方古猿的頭骨以后又逐漸發現了其他一系列南方古猿化石。這些化石表明,南方古猿已經能夠直立行走。1950年左右,學術界在經過長期的爭論和研究后,把南方古猿歸入人科,這樣,人類的歷史又推前到了300~400萬年。
“今天是2026年10月11日。”我的小機器人報道。如今我已成為了一名著名的科學家,發明了不少東西,深受人們愛戴。
這時,我的助理推門進來對我說:“超緊急通知,一名歹徒在飛機場劫持了一名人質,請你馬上趕到那兒。”
“我馬上去。”我一邊回答一邊拿出我最近發明的追蹤器――追蹤鳥。這是一種專門逮捕壞人的小鳥,外形和真的小鳥沒什么兩樣,金黃色的羽毛,尖尖的嘴巴。但是它身手不凡,可以提起500公斤重的物體。在它的尾巴上,有一個掃描器,只要把歹徒的相片放進去,不管他跑到天涯海角,小鳥都會找到他。然后,通過它頭上的報警器,與警察聯系。
我帶著小鳥,和助手跨上飛艇,來到了飛機場。“歹徒就是這兒。”迎接我的警察指著一間屋子對我說。我放出小鳥,接過警察手中的照片一掃,可小鳥卻一動不動。“咦?怎么不動呀?”我十分奇怪。我低頭頭看了小鳥一眼,哦,開關還沒有打開。我伸手在小鳥的腹部按了一下,只聽見“吱”的一聲,小鳥飛走了。
我悠閑地站在屋外,不一會兒,小鳥叼著一個足有1米8的大個兒飛出來了。警察們一擁而上,把狼狽的歹徒抓了起來。
從此,我發明的追蹤鳥聞名世界。
人自然而然就會走路。
學會走路是學校再三強調的生活常事,主要是學校有部分同學不論在過道還是在操場經常以奔跑來代替走路,一不小心就會撞傷自己或別人。
上周四,一場本不應該發生的校園安全事故,就因為沒走好路而發生了。那天課間,班上幾個男同學一起招惹一位女同學,那位女生因跑得太快,沒來得及躲閃,最終將門牙撞在了正在過道休息的張文鵬同學的額頭上,弄得頭破血流,還差點撞上眼球呢!太危險了。現場的同學包括我在內目睹這血淋淋的場面,都驚呆了。
當時,我不由自主回想起上學期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安全事故。那天是科學課,我從三樓正要下二樓,因跑得太快,一下子就涌入到下面的人群中,將張瀚月同學的鼻子碰出血了。經過老師的批評教育,我在那時才真正明白學會走路的重要性。
走路顯然是個很小很小的事,嬰兒都是第一步學爬,而第二步就得學走。可走路真正做起來卻不容易。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學會走路吧,不要在學校,街上……用奔跑來代替走路,千萬不要讓這悲劇在我們身上重演。
走路是我們的本能,從我們生下來第一次走路開始,到后來走路成為習慣之后,很少就有人注意過自己的行走了,如果不是我們在行走的時候感覺到一些不適,比如酸痛腫脹等問題,一般人是很少會留意自己的行走的。走路雖然是我們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但你知道嗎?它其實能夠反映出我們的一些身體信息的,有人說一個人壽命長不長,其實從走路就能夠看出來了,有沒有道理呢?一起來揭曉這個答案。
動物的動作當然是本能了!沒有說要教小孩怎么樣動手、怎樣動腳的吧。胎兒在媽媽肚子里就會動了。
但是這些動作只是純粹的動作。沒有多大意義。走路是要靠腳的動作和身體的協調才能完成的。是很復雜的,不是說生來就會的,所以才說學走路。那么走路就不是本能了。
吃飯時嘴的動作是本能,就像小孩生下來就會喝奶一樣。但是手拿東西吃飯還是要人教的。
所以,這些動作要區分是不是本能,是要仔細思考的。就想不能說小孩拿著筆(抓握物體是本能)到處動,就是會寫字一樣。這種復雜的動作還是要人教的。(以上例子均以人類為準。其它動物會有所不同,比如羚羊一生下來就會走路了)
要區分是不是本能,就要看他是不是天生就會的。
猜你還喜歡
- 2023-06-05新一代機器人走路穩定了這么多,波士頓動力是怎么做到
- 2023-06-04魚躍580和582區別?
- 2023-06-02機器人最早是誰發明的?
- 2023-05-31瀏陽煙花機器人裝填自動線工程是航天科技集團的項目嗎?